·中国政府网 ·新疆政府网 ·阿克苏政府网 ·金华市政府网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走进温宿   领导之窗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网上信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惠民生 >> 扶贫脱贫 >> 正文
温宿县精准扶贫名词解释
温宿县政府网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27日   来源:温宿县扶贫办   浏览数:

1. 贫困户脱贫标准是什么?

新疆采用的是国家标准,2014年识别标准是2800元,2015年识别标准是2855元,2016年识别标准是3026元,2017年识别标准是3130元。

2. 温宿县主要采取哪些举措实施精准扶贫?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按“九通九有九能”的标准,贯彻“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实现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

3.什么是九通九有九能?

“九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信息、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班车、通暖气;

“九有”:有议事场所、有强有力班子、有集体收入、有邮政服务、有垃圾投放点、有卫生室、有幼儿园、有文化活动场所、有惠农超市;

“九能”:能用上安全饮用水、能用上电、能住上安居房、能用上卫生厕所、能用上清洁能源、能享受学前教育、能享受养老和医疗保险、能保障生产资料、能得到培训和获得信息。

4.什么是六个精准?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5.什么是四个切实?

“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6.什么是五个一批?

“五个一批”:通过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一批。通过“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安置一批。通过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脱贫一批。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教育脱贫一批。

7. 怎样实施农业产业培育行动?

着力实施农业产业工程,重点打造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产出率和种植效益。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和品牌创建,加大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力度。建设一批精致有机农产品种养基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休闲养生产业基地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和贫困户参加农业合作社比例,做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有增收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

8. 怎样实施基础设施夯实行动?

以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电网建设、通村通组公路和村寨路面硬化建设、通讯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抓好贫困地区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连片推进、综合治理到村到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 8 个 100%,即: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达标率 100%;建档立卡贫困自然村通生产用电比例 100%,贫困户安全用电达标率 100%;行政村(建制村)通水泥路(沥青路)和通客运班车率 100%,村组通公路和村庄内便道硬化率 100%;行政村(建制村)村村通宽带,自然村村村通电话,网络通讯覆盖率 100%;贫困人口中危房户和无房户比例降低到零,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应实施的完成 100%,农村危房应改造的完成 100%。

9. 怎样实施生态环境绿色行动?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推进山地林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绿化美化,发展庭院林业经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动森林资源保护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10. 怎样实施人口控量提质行动?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贫困户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 100%。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8%以上。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程,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技能提升和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全覆盖,新成长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比例 100%。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12‰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到 5.5‰左右,符合政策生育率达 94%以上。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标合格率100%,村有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比例 100%。健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信息员行政村覆盖率达 100%;整合办公场地资源,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比例 100%。

11. 怎样实施基层组织固本行动?

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开展市县乡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精准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100%。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市场主体与农民建立风险互担、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农民与合作经济组织

捆绑发展,大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战略,推行农技人员技术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建立农技人员带薪发展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的工作机制。将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能娴熟的“改非”干部派上用场,盘活干部资源。

12. 如何手绘民情地图?

村干部、驻村干部要以精准扶贫工作为中心,对本村贫困人口大走访、大摸底、大核实,以村民组为单位,以通村通组道路为脉络,以农户民房为支点,将房屋位置、户主姓名、居住地环境等内容手工绘制在一张图上。并将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党组织和党员等情况进行详细标注和说明,认真标注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主体、帮扶措施,让精准扶贫情况了然于胸,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方便,有效化解基层干群关系存在的“叫不了名”、“说不了话”、“认不了路”、“办不了事”等问题,让“民情地图”成为干部联系群众的“路线图”、服务群众的“联络图”、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图”。

13. 如何制定行动计划?

县、乡(镇)和村(社区)要按照地区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单元,以 2018 年全面脱贫为目标,算好明细账,列出时间表,绘制作战图,细化措施,倒排工期,结合实际层层制定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同时,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县乡村完善行动计划,认真分析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发展资金、缺产业支撑等主要致贫原因,立足贫困乡村资源状况和贫困对象实际,结合区域发展布局,量力而行提出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建立年度帮扶台账,整合配置各类帮扶资源,分类实施帮扶。

14. 如何打造过硬队伍?

加强对扶贫部门干部、帮扶干部、乡村两级干部的扶贫工作业务培训,提振精气神,提升业务水平,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加快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重点对村两委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队长及结对帮扶干部加强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在全面掌握扶贫政策和业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现状,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帮扶措施,做到既苦干实干,又巧干会干,增强扶贫工作实效。

15. 如何规范操作流程?

县扶贫办每年年初将年度脱贫计划分解下达各乡(镇),各乡(镇)根据年度脱贫计划,按照“相对集中、合力攻坚、定点清除”的思路,精准确定年度拟脱贫对象,针对致贫原因,提出需要实施的扶贫项目并建立台账,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梳理汇总各乡(镇)扶贫项目台账,报经县行署组织审定后,形成全县年度扶贫项目台账,转县直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本行动计划核定认领。县直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认领内容制定年度工作推进计划。各乡(镇)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县直有关单位和部门年度工作推进计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县直有关单位和部门年度工作推进计划和各乡(镇)年度实施方案送县扶贫办。

16. 如何做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到 2018 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对农村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贫困人口,按照贫困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继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17.什么是“两个见面”“五个知道”?

“两个见面”即:双联扶贫工作队要与村干部见面,与帮扶户见面。“五个知道”即:要让双联扶贫工作队员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让村干部知道双联单位是哪个和扶贫工作队队长是谁;让联系户知道联系自己的干部是谁;让贫困户知道帮扶的措施是什么;让全村群众知道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的规划。

18. 什么是“四看法”?

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19. “四看法”的由来?

在对贫困户入户摸底的过程中,发现即便是专业的数据统计人员,也很难准确把握人均年收入 2800 元的贫困线标准,而且,老百姓给出的数据,随意性比较大,很多算不了账。为了将贫困户标准具体量化,经地区领导认真思考并开会研究后,认为关键就是看房看粮,看劳动力和教育,看重大支出情况等几个主要问题。为此,探索了以“四看法”为基础的一套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扶贫体系。

20. “四看法”的体系具体是什么?

“四看法”体系,即:“一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二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

21.“四看法”体系如何量化分值?

“四看法”体系分值量化设置为 100 分,其中:“一看房”占 20 分;“二看粮”占 30 分;“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占 30 分;“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占 20 分。同时,由于各县区情况不一样,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值占比。

22. “一看房”怎样看?

一看住房条件,主要评价农户住房以及危房等级评定的情况。 二看人均住房面积,主要评价农户人均自有住房面积情况。三看出行条件,主要评价农户出行道路的通畅情况。四看饮水条件,主要评价农户安全饮水情况。五看用电条件,主要评价农户用电情况。 六看生产条件,主要评价农户拥有农机具情况。

23. “二看粮”怎样看?

一看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主要评价农户人均实际经营耕地面积的情况。 二看种植结构,主要评价农户人均拥有经果林面积、人均经济作物收益以及土地流转情况。三看人均占有粮食,主要评价农户人均占有粮食情况。 四看人均家庭养殖收益,主要评价农户家庭人均养殖收入的情况。

24. “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怎样看?

一看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主要评价农户家庭拥有劳动力的情况。 二看健康状况,主要评价农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三看劳动力素质,主要评价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掌握适用技术及参加培训的情况。四看人均务工收入,主要评价农户家庭成员人均务工收入情况。

25. “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怎样看?

主要看 贫困农户家中教育负债情况,评价农户家庭教育负债、拥有在校学生数、因学致贫等情况。

26. “四看法”有哪些功能?

一是精准识别功能,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根据上述四项指标,对农户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贫困程度,总分在 60 分以下的为贫困户。 二是精准扶贫功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根据对贫困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扶持,分户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精准脱贫功能,解决好怎么脱贫的问题。对综合评分总分在 60 分以上的农户视为脱贫,其中,60—80 分的为容易返贫的农户,需要进一步跟踪巩固,80 分以上的为稳定脱贫,退出扶贫程序。同时,各县区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值。

27. 贫困户建档立卡基本步骤是什么?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规定,贫困户建档立卡包括九个步骤: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

28. 运用“四看法”怎么开展识别?

一是按“四看法”指标评价体系对贫困户申请对象进行打分,确定贫困户。 二是根据对贫困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帮扶思路,针对性扶持。如“一看房”:看贫困农户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出行条件、饮水条件、用电条件、生产条件,分析其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找准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是什么?现在缺什么?哪方面不足?以此为依据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三是开展贫困农户脱贫评估,界定是否脱贫。

29. “四看法”识别如何对接国务院扶贫办规定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

国务院扶贫办规定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是一套完整体系,“四看法”识别以此体系为基本原则,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推广、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融入到体系中,有机结合。比如在贫困户初选对象时,利用“四看法”各项指标对提出申请的农户进行打分,通过民主评议,低于 60 分认定为贫困户,再进行公示公告。

30. 谁来识别贫困户?

驻村工作组、乡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结对帮扶干部。

31. 贫困户分为几种类型?

通过“四看法”识别,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划分出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贫困人口。

32. 如何对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

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细化分类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贫困农户收入级差管理。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500 元、2000 元、2500 元、3000 元等为界限,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 二是精准扶贫路径分类管理。对属于扶贫对象的贫困户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业、高效农业、建筑建材业、第三产业带动等方式来进行扶持,帮助脱贫。三是“两项制度”衔接共同管理。对扶贫低保户,需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维持生活,通过扶持解决发展脱贫,由民政、扶贫共同管理。四是脱贫退出精准管理。坚持年初脱贫对象纳入计划后,通过分类帮扶,到年底按照“四看法”评估体系对计划脱贫对象进行评估,实现脱贫,发挥“制度+科技”的优势,全面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实现对脱贫对象的精准管理 。五是制度兜底管理。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和低保户,由民政部门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

33. 在识别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环节?

一是村级民主评议,参会村民代表不能少于该村村民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并做好会议记录。二是乡、村两级公示时间不能少于 7 天,公示地点在村民活动比较集中、知晓度比较高的地方,公示范围尽量延伸到村民组,组织召集村民集中看榜,同时做好记录和档案存档。三是坚持整户识别原则,严禁人为分户拆户。四是将民政长期保障对象、重点保障对象照单纳入贫困人口,作为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管理。

34. 贫困人口台账包括哪些内容?

县(市)、乡、村有联网管理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县(市)、乡、村有建档立卡档案(纸质档);贫困农户有建档立卡档案(一户一档)。

35. 贫困人口信息系统如何更新?

一是年初制定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镇脱贫计划,并在系统中进行计划脱贫标注、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二是年中对当年拟脱贫对象帮扶措施进行更新;三是年底对当年贫困县、乡、村、户基本信息变化的内容进行更新;四是每年 12 月底前对民政低保人口进、退进行更新;五是每年 12 月底前对当年稳定脱贫人口、出列的村及乡镇进行脱贫管理;六是次年 3 月前对返贫人口信息进行更新。

36. 如何做好项目编制?

做好项目的编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在项目的谋划上注重与上级扶贫部门政策规定相衔接,与本地区发展规划相衔接;二是在项目的选定上注重项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项目申报书编制上注重要件齐全。

37. 如何建立项目库?

项目库的建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各级各部门根据上级相关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本县发展规划,把能够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类、基础设施类、养殖类等扶贫项目进行储备建立项目库。

38. 扶贫项目申报的要件有哪些?

扶贫项目申报的要件有:县市项目申报指南;项目乡镇申报建议书及实施方案;项目申报乡镇会议记录;驻村工作队意见等相关材料。

39. 怎样建立扶贫项目决策机制?

一是落实公告公示制度,确保项目按实施方案批复内容实施。二是落实地方政府自我约束机制,确保项目资金按扶贫政策相关规定使用。三是落实行业部门的行业监管,确保扶贫项目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四是落实专人专管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五是落实乡级报账制度,确保扶贫项目早竣工早报账。

40. 驻村工作组如何参与项目建设?

驻村工作队“四个全程”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即: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县市扶贫办在审核项目时,没有驻村工作组签字的一律不予审批。

41. 如何发挥群众在扶贫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扶贫项目到乡到村后,一律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形式,农户自主决定项目建设内容并自行申报实施。将知情权、决定权和管理权交给群众,引导和激励农民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强化项目公示公告,通过公示栏将具体建设项目、建设标准、投入方式、承建单位及进展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42. 扶贫项目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扶贫项目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地区负监管责任、县市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二是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社会参与、农户自愿、分工协作;三是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奖优罚劣。

43. 什么是项目管理“六个规范”?

一是规范项目库建设;二是规范项目审批;三是规范程序管理;四是规范采购原则;五是规范乡级报账;六是规范利益联结。

44. 什么是项目审批“七个流程”?

项目审批“七个流程”是指:自治区下达资金计划→县(市)制定项目申报指南→乡镇申报项目→县级扶贫部门初选项目→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项目立项→项目申报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县(市)批复项目实施方案后下达项目资金。

45. 什么是项目管理“十个步骤”?

项目管理“十个步骤”是指: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竞争立项并立项批复→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实施方案→批复实施方案→项目逐级报备→分级分类公告公示→项目实施及报账→项目验收→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46. 如何建立项目后续管护机制?

项目交付使用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管护机制:一是县级部门加强对工程设施的管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运行维护等专业知识培训;二是项目乡镇落实管护人员、管护职责、维护经费等,并将管护工作列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之一;三是项目村将项目管护纳入村规民约管理,使项目能长期发挥作用。

47. 扶贫资金筹措渠道有哪些?

一是中央和自治区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二是县市配套专项财政扶贫资金;三是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四是整合部门资金;五是社会资本投入资金;六是群众投工投劳。

48. 如何向上争取扶贫资金?

认真研究中央和自治区的投资政策及方向,与国家部委和自治区相关部门沟通对接,谋划一批扶贫开发重大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扩大政策补助规模。

49. 怎样以县(市)为单位整合扶贫资金?

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以县(市)为单位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投入、综合治理,做到资金统筹安排,发挥合力,优先对贫困乡村进行扶贫攻坚,有效解决突出贫困问题。

50. 怎样推进金融扶贫?

完善政府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拓展贫困农户、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途径。与国开行等银行开展合作,通过政策性引导和商业化运营,带动金融资本、银行信贷投入扶贫开发,推动扶贫开发搭上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电商扶贫等新模式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县(市)级财政出资建立风险补偿金,二是建立扶贫贴息机制,三是乡镇要参与监督贷款使用,并帮助回收贷款,四是建立金融保险理赔机制。

51. 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一是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动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解决更多的民生问题。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和对接,充分发挥上级单位定点扶贫作用,全面实施好同心工程。三是加强与援疆单位的沟通交流,强化协调联系机制,促进产业合作共赢,推动扶贫园区共建,适时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四是培育多元化社会扶贫主体,建设社会扶贫信息平台,通过扶贫济困“扶贫日”活动,把社会闲散资源引导聚集到扶贫开发中来,实现扶贫对象和帮扶志愿者“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对接。五是以重大扶贫项目为载体引入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购买、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设。

52. 如何使用财政扶贫资金?

中央和自治区级竞争入围产业资金通过产业覆盖贫困乡、贫困村、贫困农户。中央和自治区级财政因素法切块到县资金和地区、县市配套财政扶贫资金,根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细则,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对年度拟脱帽(出列)的贫困乡镇(村)和拟脱贫对象,有针对性地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确保每个拟脱帽(出列)贫困乡镇(村)有财政资金保障、每个拟脱贫对象有扶贫项目支撑。

53.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是什么?

一是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二是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三是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四是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五是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54. 如何使用金融扶贫资金?

利用建档立卡成果,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 万元以下、1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凡可以创收增收的项目均可申请贷款,重点支持草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产业等十大扶贫产业。贴息资金从自治区级因素法分配切块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贫困农户贷款均按年利率 5%给予贴息补助。

 

55. 如何使用社会资金?

一是接受社会资金的地方和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提出资金的使用方案。 二是出资方提出自己的资金使用要求,地方和部门按照要求分配、管理和使用资金。

56. 扶贫资金的分配资金方式主要是什么?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政策因素。客观因素包括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力和贫困深度等,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和自治区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和自治区的扶贫开发政策、自治区对各地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中央和自治区级发展资金年度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优势特色产业,采取竞争立项方式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一定比例作为扶贫绩效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各地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考评结果分配。

 

57. 如何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把扶贫项目资金量化到贫困户,并将资金入股到企业,由企业使用,贫困农户参与分红。二是将扶贫项目落实到贫困户,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经营,在技术服务、产品收购等环节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三是对接受了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如贷款贴息)的企业,要求其在招工、产品收购等环节必须根据政府的要求完成对贫困农户的扶持任务。四是鼓励土地流转,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参与企业分红。

58. 资金管理有什么举措?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坚持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告、公示制度。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对项目的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财政、扶贫等部门要不定期进行抽检,项目实施单位要派出专人负责,审计部门要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预算审计,项目完工后要进行决算审计,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要有纪检部门的参与监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县、乡两级财政报账制。除专业技术性较强、贫困农场和贫困林场等项目,仍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外,其余扶贫项目一律实行乡级财政报账。

 

59. 资金监管的方式有哪些?

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主要从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进行。内部监管方面,一是扶贫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的工作方式,开展常态化的检查,将监督工作寓于制度执行监督和项目管理监督之中;二是各级扶贫部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开展项目、资金监管工作; 三是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同时,也要对资金拨付、使用进度、资金使用和管理是否合规等情况进行检查。外部监督方面,一是扶贫部门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组织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督促检查工作; 二是引导扶贫对象主动参与项目管理,发挥群众的主体监督作用;三是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乡村公示公告制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滞留 2 年以上未实施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总预算收回,扶贫项目主管部门重新安排。

 

60.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运行的原则是什么?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要坚持“六个必须”原则。一是必须坚持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原则;二是必须坚持集体讨论的原则;三是必须坚持规范运作、程序管理的原则;四是必须坚持“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验、县级验收、乡级报账,五公告二公示”的运作体系原则;五是必须坚持抓“大”(指产业扶贫)不放“小”(指产业培育和扶持到村到户)、规范利益联结机制的原则;六是必须坚持主体责任、“一岗双责”、接受监督的原则,切实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廉洁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要坚持“四个必须”原则。一是必须行为规范。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管理行为;二是必须公开透明。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分配和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依法推进信息透明;三是必须监管严谨。要构建自我监督、行业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全面监管体系;四是必须严格追责。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违纪违法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个人,要严格依照相关纪律和法律、法规、规定追究责任。

 

61. 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拨付比例怎么算?

在申请拨付财政补助资金时,可按“532”的比例进行,即:项目实施单位首次申请拨付财政补助资金的 50%作为启动资金,完成工程总量的 80%以上时,可以提出报账及第二次拨款申请,第二次申请拨付资金为财政补助资金的 30%;完成工程总量 100%时,可以提出余下 20%资金的报账申请(含预留质量保证金)。需一次性拨款的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

 

62.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凭据有哪些?

报账凭据具体包括:(1)项目立项批复书(或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指标文件);(2)项目实施方案;(3)项目实施责任(合同)书;(4)政府采购合同或协议(不涉及政府采购的,可不提供);(5)项目验收报告书(包括项目验收意见);(6)项目公示公告通知书;(7)工程性财政扶贫项目的《项目承包合同书》(副本)和工程概、预算书、《工程竣工结算报告》和《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报告》;(8)100万以上的项目附项目竣(完)工审计报告;(9)产业扶贫项目提供项目可研或项目方案确定的精准扶贫资料[如贫困户土地流转(租赁)合同(协议),与贫困农户签定的劳动用工合同等];(10)项目费用支出有效凭据(劳务费应附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名册);(11)以现金通过一折通发放或实物形式直接补助到农户的,需提供到户现金或实物补助发放名册表(含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补助类型、金额或实物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发放名册表须经领取人(现金除外)、经办人签字(手印)并加盖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公章;(12)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贷款贴息项目需提供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复印件。资助类培训项目需要提供经县扶贫部门公示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受资助名单;政府购买服务类培训需提供经县扶贫部门审核后的企业(合作社)就业合同(协议)、月工资发放清单、贫困劳动力就业花名册;其他培训需提供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培训场景照片、培训人员名册等。发放培训项目补贴,须有领款人签字及联系方式。

63. 如何运用“看房”确定帮扶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视家庭收入情况、人员构成情况,合理确定改造面积和资金投入,让贫困农户真正受益。 二是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逐步将居住在山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无业可扶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城镇和园区,做到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三是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快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用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64. 如何运用“看粮”确定帮扶措施?

一是产业扶持到户。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选择项目,实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什么赚钱种什么,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二是收益落实到户。明确资金支持重点,调整资金分配方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采取直接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以扶贫资金作价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获取分红、务工、土地流转等收益。采取贴息贷款方式,支持贫困户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增收脱贫。三是资金分配到户。让扶贫对象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扶持、得到了多少扶持,将教育补助资金、政府贴息资金和社会救助资金打卡到户,对产业发展实行物资帮扶到户,做到扶贫对象“手上有卡,卡中有钱、产业发展有保障”,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物资真正落实到贫困户身上。

 

65. 如何运用“看劳动力强不强”确定帮扶措施?

一是医疗保障到户。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加大医疗救助水平,缓解贫困家庭生存压力,构建农村安全保障网。对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无力脱贫的人口,发挥政府的兜底作用,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技能培训到户。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1户1人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1户1人接受培训后转移就业、1户1人掌握农村适用技术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家、脱贫一户。三是帮扶责任到户。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作用,实施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门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66. 如何运用“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确定帮扶措施?

一是基础教育方面。把教育作为挖穷根的治本之策,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实施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对贫困家庭中有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解决好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 二是职业教育方面。鼓励开展职业教育,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学费并享受国家助学金,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学到一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三是教育负债方面。对家中有高中及大专(或高职)以上就读生的,实施“雨露计划”等助学工程,协调金融部门实施助学贷款、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帮扶等方面的支持,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学业负担,使其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67. 根据致贫原因和贫困户分类情况,最主要的几种扶贫思路有哪些?

一是对有资源条件,适宜发展产业的地方,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实施产业扶贫;二是对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处于山区、沙漠边缘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贫困人口,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易地搬迁脱贫;三是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通过“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扶贫;四是对人口素质偏低、缺少劳动技能的,通过教育培训扶贫;五是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整合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医疗兜底扶贫;六是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口纳入低保兜底。

68. 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主要有哪些?

帮扶干部深入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所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规划,因村施策、因户施策。通过全面实施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六个到村到户”和“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推动帮扶资源到村到户。

69. 什么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以产业扶持到村到户为目标,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以特色经果林、草地生态畜牧业等扶贫优势产业为基础,体现产业化发展特色,探索建立“特色基地(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扶贫”模式,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

70. 什么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以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为目标,继续巩固好“两基”成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扶持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加大贫困对象接受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持续推进“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和“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对象考取二本以上高校和“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资助全覆盖,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为主要内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确保扶贫对象技能培训全覆盖,让有劳动能力的每个贫困户至少1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71.什么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以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为目标,科学合理确定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象。制定差别化扶贫生态移民补助政策。遵循方便就医、就学、就业原则,尊重村民意愿,合理选择搬迁安置点,让搬迁的每一个劳动力都找到就业门路,让搬迁的每一户贫困户都能就业、稳得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对象异地脱贫同步推进。

72. 什么是社会保障到村到户?

健全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大贫困乡镇、贫困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全覆盖,五保户和低保户免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并 100%给予补助。提高农村“少生快富工程”水平,确保贫困户享受优质计生服务。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制村全部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

 

73. 什么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

以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为目标,针对贫困村、贫困户亟待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加快形成畅通美化、安全便捷的“小康路”,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康水”,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小康房”,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的“小康电”,宽带融合、普遍服务的“小康讯”,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小康寨”。

74. 如何因村派人,选派好第一书记?

由乡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选派申请,经组织部门分类审核后,按照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年轻干部到强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离退休干部回原村等“六类干部到六类村任职”的方式,精准选派“第一书记”。

75. 如何选派驻村工作队?

一方面,注重提高县直以上单位驻村干部比例。加大地区、县(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选派比例,实现了每个村都有 1 名县直以上单位驻村干部的目标。另一方面,注重选派后备干部驻村。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安排参加驻村,同时将部分“90 后”干部和 2014 年以来各级招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学毕业生统一安排驻村,进行重点锻炼。在此基础上,合理调配驻村干部,有效提高了驻村工作的针对性。

76. 怎样安排干部结对帮扶?

根据贫困村发展需要,由地委组织部和地区扶贫办制定帮扶方案,各部门(单位)结合贫困乡镇实际安排结对。县处级以上干部帮扶四户以上贫困户,科级以上干部帮扶三户,副科级干部帮扶两户,一般干部帮扶一户,实行驻村干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与帮扶对象脱贫挂钩,由扶贫办、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对帮扶干部工作实绩进行评定。

77. 第一书记的职责是什么?

“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注意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一是着力建强基层组织。坚持把整乡推进“一核多元”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有力抓手,深入推进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二是着力推动精准扶贫。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三是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广泛开展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党员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教育群众知法、守法、用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四是着力为民办事服务。坚持最严格的村干部(驻村干部)值班服务制度、公章公开使用管理制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五是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

78. 帮扶干部的职责是什么?

一是深入村、组、户广泛了解村情民意;二是结合村情和群众意愿合理制定帮扶计划;三是根据帮扶计划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四是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落实。

79. 扶贫攻坚基层力量主要有哪些?

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

80. 如何建好“三支队伍”?

一是乡镇党委书记任用。坚持好干部任用标准,严格程序,改进方式,着力选拔政治坚定、能力强、能驾驭全局、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注重把乡镇工作经验丰富,特别是将具有城镇规划建设、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社会管理等相关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的优秀干部任用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二是村级党组织书记选用。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富能手、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党员队伍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没有合适人选的,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直接担任村支书,实现所有建制村机关、事业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三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选择思想素质好、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好的中青年农民,给予项目、技术、信息、资金等扶持,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按照种养业能手、农民经纪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等分类建立农村能人档案信息库。

81. 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加大与对口帮扶单位和部门的衔接、沟通,力争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好 10.17 扶贫日活动;引导和组织非公经济、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精准帮扶;组织扶贫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

82. 驻村干部的考核内容有哪些?

驻村干部围绕“一宣四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帮助建档立卡、促进精准扶贫,帮助建设通村水泥路、促进基础设施改善,帮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帮助出计出力、促进经济发展,帮助排忧解难、促进民生改善,帮助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倡导明理知耻、促进崇德向善,建强基层组织、促进政权夯实等驻村工作任务情况,以及驻村工作期间廉洁自律、遵守岗位纪律等情况。

83. 如何对驻村干部进行考核评价?

对驻村干部的考核评价由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组成,采取百分制进行考核评定,其中:日常考核占 20%,半年考核占 30%,年终考核占 50%,按比例计算后为综合得分。驻村干部是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驻村干部是公务员以外身份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84. 对驻村干部考核评价的程序是什么?

一是日常考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干部到位到岗情况、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效等进行督促检查,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全年被自治区、地区、县市通报批评达 3 次以上的,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二是半年考核。开展一次半年驻村工作述职和民主测评,为年度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年终考核。实行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评价驻村干部工作实绩。四是综合评定。根据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综合得分,综合评定驻村干部考核结果。

85. 如何运用对驻村干部考核评价结果?

一是驻村干部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限期进行整改。二是驻村干部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低于40%的,要对驻村干部作出通报批评(该驻村干部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并及时调整。三是干部参加驻村工作满1年并且综合评定为“称职”或“合格”以上等次的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四是驻村干部在驻村工作期间的年度考核结果,等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年度考核结果。五是驻村干部考核综合评定结果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的,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扣发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奖励,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进行诫勉谈话,且驻村干部派出单位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六是每年年底,各级组织评选一批驻村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对评选为省级、市级优秀驻村干部的,优先提拔使用;驻村干部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可以破格提拔使用。

86. 在精准脱贫过程中重点要从哪些方面强化管理?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 二是强化项目管理; 三是强化帮扶干部管理; 四是强化贫困对象管理;五是强化脱贫成效管理。

87. 如何界定稳定脱贫?

年底通过“四看法”对拟脱贫对象再次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总分在80分以上的,为稳定脱贫对象。

88. 扶贫对象的脱贫程序是什么?

以年度拟脱贫对象为参考,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帮扶责任人、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对登记在册的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充分运用“四看法”,初步拟定脱贫名单,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形成脱贫农户名单,并进行二公示一公告,公示公告无异议后,将在全国精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中对脱贫农户进行脱贫管理。

89. 对返贫的贫困户怎样认定和重新纳入?

凡是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的农户,可按贫困户建档立卡流程要求重新纳入全国精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管理。

90. 扶贫对象脱贫后如何退出?

经认定稳定脱贫的对象,在精准扶贫信息系统上进行脱贫操作,将其纳入脱贫管理板块。

91. 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履行扶贫开发职责如何考核?

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县乡党政领导班子落实主体责任和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从“扶贫成效、经济发展、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扶贫项目建设和管理、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考核。

92. 如何考核县(市)部门和单位的扶贫工作绩效?

在落实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以《温宿县市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推进目标作为考核内容。从“基本目标、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美丽乡村、人口素质、基层组织、资金投入”等八个方面对部门和单位履行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93.如何运用扶贫开发考核结果?

对工作进度较快、任务完成较好、扶贫成效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在提拔使用干部时,对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干部优先考虑;对完不成目标任务、工作不力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单位负责人或个人不得提拔使用;对作风不实、弄虚作假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严格问责。

94.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95.什么是建档立卡“五清”?

一是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二是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三是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四是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五是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96.温宿县的致贫原因是什么?

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边远牧区和高寒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已经实施扶贫开发的部分区域,扶贫开发层次不高,脱贫基础不牢固,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还很突出;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差,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显现;贫困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增收难度大。

97. 温宿县扶贫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三是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四坚持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五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六是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

98.“七到村”是什么?

目标任务到村,规划编制到村,资源整合到村,驻村工作到村,帮扶责任到村,制度管理到村,检查考核到村。

 

99.“七到户”是什么?

政策宣传到户,结对帮扶到户,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资金到户,产业培育到户,跟踪监测到户,效益体现到户。

 

100.“七到人”是什么?

技能培训到人,职业教育到人,两免一补到人,学前双语到人,计生奖励到人,就业岗位到人,社会保障到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条:温宿县“三个确保” 推进贫困村农副产品订单生产增收脱贫工作开展
下一条:脱贫攻坚名词解释
 
开办:温宿县人民政府  主办:温宿县政府办公室
承办:温宿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咨询电话:0997-4538108
ICP备案号:新ICP备1000135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529220001
新公网安备65292202000101号